若有人辯說,雙身法是夠資格才能修的!
那此人實在並不了解「何謂三界?」。雙身法的境界比天界、人間的層次還要低。是鬼道以下的境界。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二十中,記載了欲界人天眾生等淫欲之相:「閻浮提人男女交會,身身相觸以成陰陽。拘耶尼、弗于逮、鬱單曰人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龍、金翅鳥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阿須倫身身相近,以氣成陰陽。四天王、忉利天亦復如是。焰摩天相近以成陰陽。兜率天執手成陰陽。化自在天熟視成陰陽。他化自在天暫視成陰陽。『自上諸天無復婬欲』。」人類與畜牲等眾生,以交合射精為淫;阿修羅、第一四王天與第二忉利天以男女交形合氣為淫,第三夜摩天以相抱為淫,第四兜率天以執手為淫,第五化自在天以相笑為淫,第六他化自在天以相視為淫。也就是說,層級愈高的欲界眾生,他們相淫的行為便愈淡薄。反觀藏密的雙身法,是要與多名未成年的少女,日夜不停地雜交,再將交合過程中,二根所生之液體喝下,名之為灌頂。此種嚴重的淫貪,早已遠離天人與人間的境界了。
[延伸閱讀]
http://touchtrueheart.blogspot.tw/2011/11/blog-post_06.html
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2013年12月21日 星期六
為何西藏密宗的祖師蓮花生,他的證量會比 釋迦牟尼佛還高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
藏文的《涅槃经》中说:“我已灭度后,汝等莫忧伤,无垢彩湖中,较我胜士夫。”释迦牟尼佛说:“我涅槃之后,你们众弟子不要忧伤,在无垢的彩湖中(现在阿富汗的邬金湖),会出世比我更殊胜的士夫。”《诸佛未来授记经》中也说:“我已灭度后,一百十二年,较我甚殊胜,名为莲花生。”在佛陀灭度一百一十二年后(也有说一百二十年),胜过释迦佛的士夫会来到人间,他的名字叫莲花生。
如果原文真是如此,那可以證明藏文的《涅槃经》跟《诸佛未来授记经》都是偽經。為什麼呢?因為成佛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而且佛十號中有「無上士」,因為「無上」,所以佛佛平等。如果 釋迦牟尼佛說哪個人的證量高於自己的話,那 釋迦牟尼佛就變成「有上」正等正覺了。就算是等覺、妙覺菩薩也都不敢自稱成佛,外道們因為不知道佛的無上殊勝是平等的,所以吹牛亂寫漏了餡。
「法王」就是對 佛陀的尊稱,「法王子」是對 十地菩薩以上的尊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則是成佛的意思,而且因為是「無上」,所以佛佛平等。外道喇嘛教裡一堆自稱「法王」、「法王子」等,不少還吹牛說自己祖師的證量或是自己的證量遠高於 釋迦牟尼佛,都是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業、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大妄語業」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不會對眾生有立即的傷害,但對眾生所產生的惡劣影響卻非常深廣。所以在諸佛教戒中,大妄語業是很嚴重的罪。
有經為證︰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滅度後,勅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歎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是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CBETA, T19, no. 945, p. 132, b29-c25)
結論就是......
無論是四阿含中的《般泥洹經》、《佛般泥洹經》還是大乘經典,都只有授記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此土於釋迦牟尼佛之後、彌勒尊佛之前,其中無有佛出世。現在網路上要查經很方便,請多了解。
引經為證︰
《般泥洹經》卷2:「汝諸比丘,觀佛儀容,難復得覩,却後一億四千餘歲,乃當復有彌勒佛耳,難常遇也。」(CBETA, T01, no. 6, p. 188, b13-15)
《佛般泥洹經》卷2:「諸比丘!爾等熟視佛顏色,佛不可復得起,却後十五億七千六十萬歲,乃復有佛耳。佛世難值,經法難聞,眾僧難值,唯佛難見也。」(CBETA, T01, no. 5, p. 172, c2-5)
(年歲上數字的不同,應該只是翻譯時單位換算的差異而已。)
如果原文真是如此,那可以證明藏文的《涅槃经》跟《诸佛未来授记经》都是偽經。為什麼呢?因為成佛就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而且佛十號中有「無上士」,因為「無上」,所以佛佛平等。如果 釋迦牟尼佛說哪個人的證量高於自己的話,那 釋迦牟尼佛就變成「有上」正等正覺了。就算是等覺、妙覺菩薩也都不敢自稱成佛,外道們因為不知道佛的無上殊勝是平等的,所以吹牛亂寫漏了餡。
「法王」就是對 佛陀的尊稱,「法王子」是對 十地菩薩以上的尊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則是成佛的意思,而且因為是「無上」,所以佛佛平等。外道喇嘛教裡一堆自稱「法王」、「法王子」等,不少還吹牛說自己祖師的證量或是自己的證量遠高於 釋迦牟尼佛,都是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業、成愛見魔失如來種。
「大妄語業」在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不會對眾生有立即的傷害,但對眾生所產生的惡劣影響卻非常深廣。所以在諸佛教戒中,大妄語業是很嚴重的罪。
有經為證︰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阿難!如是世界六道眾生,雖則身心無殺盜婬,三行已圓;若大妄語,即三摩提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所謂未得謂得、未證言證,或求世間尊勝第一,謂前人言:『我今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諸位菩薩。』求彼禮懺貪其供養,是一顛迦銷滅佛種,如人以刀斷多羅木,佛記是人永殞善根無復知見,沈三苦海不成三昧。我滅度後,勅諸菩薩及阿羅漢應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種種形度諸輪轉,或作沙門、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婬女、寡婦、姦偷、屠販,與其同事稱歎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終不自言我真菩薩、真阿羅漢。泄佛密因、輕言未學,唯除命終陰有遺付,云何是人惑亂眾生成大妄語?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後復斷除諸大妄語,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四決定清淨明誨。
是故阿難!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栴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我教比丘直心道場,於四威儀一切行中尚無虛假,云何自稱得上人法?譬如窮人妄號帝王自取誅滅,況復法王如何妄竊?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求佛菩提如噬臍人,欲誰成就?若諸比丘心如直絃一切真實,入三摩提永無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薩無上知覺。如我是說名為佛說;不如此說即波旬說。」(CBETA, T19, no. 945, p. 132, b29-c25)
結論就是......
無論是四阿含中的《般泥洹經》、《佛般泥洹經》還是大乘經典,都只有授記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此土於釋迦牟尼佛之後、彌勒尊佛之前,其中無有佛出世。現在網路上要查經很方便,請多了解。
引經為證︰
《般泥洹經》卷2:「汝諸比丘,觀佛儀容,難復得覩,却後一億四千餘歲,乃當復有彌勒佛耳,難常遇也。」(CBETA, T01, no. 6, p. 188, b13-15)
《佛般泥洹經》卷2:「諸比丘!爾等熟視佛顏色,佛不可復得起,却後十五億七千六十萬歲,乃復有佛耳。佛世難值,經法難聞,眾僧難值,唯佛難見也。」(CBETA, T01, no. 5, p. 172, c2-5)
(年歲上數字的不同,應該只是翻譯時單位換算的差異而已。)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轉貼]平實導師法語 「心福」
[原址]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21514-%E2%9C%AA%E5%B9%B3%E5%AF%A6%E5%B0%8E%E5%B8%AB%E8%88%AC%E8%8B%A5%E5%BF%83%E8%AA%9E~%E5%BF%83%E7%A6%8F
在出世間法中熏習、修學、植福時,確實需要有智慧加以探討。可別一大把金錢拿去丟進水裡,什麼出世間法裡的福德都沒有得到。不過,如果從世間學佛人的現象來看,這還算是好的,因為他丟進水裡至少還有「噗通」一聲。如果去護持了西藏密宗,可就不是只有「噗通」一聲,因為他支持了喇嘛教,來世就曉得苦了,因為他死後一定會生到烏金假淨土去。烏金淨土其實就是羅剎住的世界,他所種下的因是如此,將來死後往生的果報也必定如此。可是他們知道嗎?都不知道。因此修福的時候,真的要注意呵!以前有一位師兄(他後來離開正覺了,他很喜歡修福)常常向我說:「我以前在某寺院布施, 如何、如何,都是大筆金錢布施;我以前又在哪裡、又在哪裡… …布施,種了許多福田。」他認為他很會種福田,我告訴他說:「不!你是在種毒田,將來長出來的都會是毒草、毒果。」因為那些道場教的法義,全都是密宗會害人下墮三惡道的惡法。可是他聽不進去,我又能奈他何?我想要叫他遠離那些果報,他竟無法遠離。真的很難啦!因此我才要強調心福。
事相的福德裡面,心福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心地柔軟而願意去判斷是非,不會落在情執裡面,這個很重要。例如《無量壽經》中說:「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供養三寶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他只相信大法師說的常見法,一心認定離念靈知是常住心;真善知識說離念靈知是意識心,是虛妄的生滅法,也卻永遠不信,是個「取相分別情執深重」的人,那他一定連聲聞法的出世間福德都沒有,因為出世間法中的因果一定是如此的。如果心地上的福德不肯修,用大把銀子在邪見法不斷地布施,會使他的福德在未來世實現時都跟邪法相應,那福德就不是出世間福德了,所以心地的福德非常重要。一定要心地調柔,願意依真相去實際上探究,遠離惡法;這樣有了心地上的福德,將來修事相上的福德時,就能夠一本萬利。這樣來累積成佛的資糧,可就快得很。所以在這個福德上面,我必須要這樣跟諸位說明;因為這一段經文講福德,我就帶出這些福德的道理來說。
《平實導師著作 金剛經宗通六 頁118、119》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21514-%E2%9C%AA%E5%B9%B3%E5%AF%A6%E5%B0%8E%E5%B8%AB%E8%88%AC%E8%8B%A5%E5%BF%83%E8%AA%9E~%E5%BF%83%E7%A6%8F
在出世間法中熏習、修學、植福時,確實需要有智慧加以探討。可別一大把金錢拿去丟進水裡,什麼出世間法裡的福德都沒有得到。不過,如果從世間學佛人的現象來看,這還算是好的,因為他丟進水裡至少還有「噗通」一聲。如果去護持了西藏密宗,可就不是只有「噗通」一聲,因為他支持了喇嘛教,來世就曉得苦了,因為他死後一定會生到烏金假淨土去。烏金淨土其實就是羅剎住的世界,他所種下的因是如此,將來死後往生的果報也必定如此。可是他們知道嗎?都不知道。因此修福的時候,真的要注意呵!以前有一位師兄(他後來離開正覺了,他很喜歡修福)常常向我說:「我以前在某寺院布施, 如何、如何,都是大筆金錢布施;我以前又在哪裡、又在哪裡… …布施,種了許多福田。」他認為他很會種福田,我告訴他說:「不!你是在種毒田,將來長出來的都會是毒草、毒果。」因為那些道場教的法義,全都是密宗會害人下墮三惡道的惡法。可是他聽不進去,我又能奈他何?我想要叫他遠離那些果報,他竟無法遠離。真的很難啦!因此我才要強調心福。
事相的福德裡面,心福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心地柔軟而願意去判斷是非,不會落在情執裡面,這個很重要。例如《無量壽經》中說:「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供養三寶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他只相信大法師說的常見法,一心認定離念靈知是常住心;真善知識說離念靈知是意識心,是虛妄的生滅法,也卻永遠不信,是個「取相分別情執深重」的人,那他一定連聲聞法的出世間福德都沒有,因為出世間法中的因果一定是如此的。如果心地上的福德不肯修,用大把銀子在邪見法不斷地布施,會使他的福德在未來世實現時都跟邪法相應,那福德就不是出世間福德了,所以心地的福德非常重要。一定要心地調柔,願意依真相去實際上探究,遠離惡法;這樣有了心地上的福德,將來修事相上的福德時,就能夠一本萬利。這樣來累積成佛的資糧,可就快得很。所以在這個福德上面,我必須要這樣跟諸位說明;因為這一段經文講福德,我就帶出這些福德的道理來說。
《平實導師著作 金剛經宗通六 頁118、119》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轉貼]信宗教要有智慧,不是盲信。
(轉自林正成菩薩)
以前常常聽人家說:『大部分宗教都是勸人為善。』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
可是,再仔細去想:其實人們為善,本來就是基本該做的事,這在學校都應該教導學生的。
既然如此,那些宗教為什麼還要教人去受洗、點玄關、瑜伽罐頂等等,去信他們的老母、上帝或者雙身法的教義.....等等呢?
顯然他們勸人為善,只是讓人覺得他們是善意的,其實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人們去信仰他們的法義。
對他們來說,那些法義是凌駕在勸人為善之上。
所以,我們應該從個宗教的法義來善揀擇,要知道如何判斷哪個宗教的法義,才是最究竟的才對。
而不是聽到他們在勸人為善,就以為他們都是好人,這樣有時會被騙的,就像密宗他們最高的法義就是無上瑜伽,就是修他們的法,修到最後就是要人們跟喇嘛們雜交,破壞他人家庭、破壞世間道德倫理。
所以信宗教要有智慧,不是盲信。
以前常常聽人家說:『大部分宗教都是勸人為善。』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
可是,再仔細去想:其實人們為善,本來就是基本該做的事,這在學校都應該教導學生的。
既然如此,那些宗教為什麼還要教人去受洗、點玄關、瑜伽罐頂等等,去信他們的老母、上帝或者雙身法的教義.....等等呢?
顯然他們勸人為善,只是讓人覺得他們是善意的,其實他們最終的目的,還是要人們去信仰他們的法義。
對他們來說,那些法義是凌駕在勸人為善之上。
所以,我們應該從個宗教的法義來善揀擇,要知道如何判斷哪個宗教的法義,才是最究竟的才對。
而不是聽到他們在勸人為善,就以為他們都是好人,這樣有時會被騙的,就像密宗他們最高的法義就是無上瑜伽,就是修他們的法,修到最後就是要人們跟喇嘛們雜交,破壞他人家庭、破壞世間道德倫理。
所以信宗教要有智慧,不是盲信。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所寫下的許多錯誤之一︰彌勒菩薩才沒有說三士道次第
宗喀巴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所寫下的許多錯誤之一︰彌勒菩薩才沒有說三士道次第
《瑜伽師地論》是聖 彌勒菩薩所說的佛教根本大論,內容正確。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為了洗腦學人、讓學人接受《密宗道次第廣論》裡性交跟吃精液可以成佛的主張,而寫成的「藏密根本大論」,錯誤百出。
[以下摘錄自《廣論之平議》]
《廣論》又說︰三士之名,攝決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與此義同,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
《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所說「非律儀」,是指一般世間非律儀法,「非不律儀」是指在家五戒,「聲聞相應淨戒律儀」是指出家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淨戒律儀」是指在家及出家菩薩所受的菩薩戒;此是說在家、出家眾所受的戒律有異有同,不是像宗喀巴認為其中有如是文字︰「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就認定是下中上三士道建立的道理。可見宗喀巴的文字障有多麼嚴重,如此胡亂解釋聖 彌勒菩薩大論,只能瞞騙無智慧眾生而已。
《廣論》的三士道,為了師出有名,搬出聖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來證明有三士道;其實聖 彌勒菩薩所說的「三士」內容,與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說的「三士次第」,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說的是「三士」而不是「三士之道」︰《瑜伽師地論》中說的三士,意思是有三種人,不是說修道的次第。乃是說世間人共有二十四類,每類各有三種人,其中大部分是講世間福業,少分提到戒定慧。各種世間福業,都有各個上中下三種好人與惡人差別。戒定慧三學各個法中,也有上中下三種程度不同的人,而不是在講上士、中士、下士的先後次第。《瑜伽師地論》沒有提道「三士高下差別就是菩提道的次第」,更沒有提到「最後要轉入金剛乘(左道密宗的雙身法)」。宗喀巴只是為了利用聖 彌勒菩薩之名義來誤導學人,使人誤認他所說的法義都與聖 彌勒菩薩相同,用來提高自己的名氣,用來證明他所說的法具有可信度而已。宗喀巴要舉例證明之前,必須先考慮清楚所引用的例子是否恰當,如此亂舉一通,反成把柄;這也就是附佛法外道--左道密宗的西藏喇嘛們,自古以來一向採用的方法,藉以瞞騙學人進入左道密宗,因為藏傳佛教信徒通常不會檢驗他們所引用的經論文句是否移花接木,所以就大膽亂引而曲解之。
《瑜伽師地論》是聖 彌勒菩薩所說的佛教根本大論,內容正確。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為了洗腦學人、讓學人接受《密宗道次第廣論》裡性交跟吃精液可以成佛的主張,而寫成的「藏密根本大論」,錯誤百出。
[以下摘錄自《廣論之平議》]
《廣論》又說︰三士之名,攝決擇曰︰「復有三士,謂有成就正受非律儀非非律儀所攝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聲聞相應淨戒律儀,亦有成就正受菩薩淨戒律儀。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與此義同,復說多種上中下士建立道理。
《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所說「非律儀」,是指一般世間非律儀法,「非不律儀」是指在家五戒,「聲聞相應淨戒律儀」是指出家比丘、比丘尼戒,「菩薩淨戒律儀」是指在家及出家菩薩所受的菩薩戒;此是說在家、出家眾所受的戒律有異有同,不是像宗喀巴認為其中有如是文字︰「其中初者為下,第二為中,第三為勝。」就認定是下中上三士道建立的道理。可見宗喀巴的文字障有多麼嚴重,如此胡亂解釋聖 彌勒菩薩大論,只能瞞騙無智慧眾生而已。
《廣論》的三士道,為了師出有名,搬出聖 彌勒菩薩的《瑜伽師地論》來證明有三士道;其實聖 彌勒菩薩所說的「三士」內容,與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廣論》說的「三士次第」,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瑜伽師地論》<攝決擇分>說的是「三士」而不是「三士之道」︰《瑜伽師地論》中說的三士,意思是有三種人,不是說修道的次第。乃是說世間人共有二十四類,每類各有三種人,其中大部分是講世間福業,少分提到戒定慧。各種世間福業,都有各個上中下三種好人與惡人差別。戒定慧三學各個法中,也有上中下三種程度不同的人,而不是在講上士、中士、下士的先後次第。《瑜伽師地論》沒有提道「三士高下差別就是菩提道的次第」,更沒有提到「最後要轉入金剛乘(左道密宗的雙身法)」。宗喀巴只是為了利用聖 彌勒菩薩之名義來誤導學人,使人誤認他所說的法義都與聖 彌勒菩薩相同,用來提高自己的名氣,用來證明他所說的法具有可信度而已。宗喀巴要舉例證明之前,必須先考慮清楚所引用的例子是否恰當,如此亂舉一通,反成把柄;這也就是附佛法外道--左道密宗的西藏喇嘛們,自古以來一向採用的方法,藉以瞞騙學人進入左道密宗,因為藏傳佛教信徒通常不會檢驗他們所引用的經論文句是否移花接木,所以就大膽亂引而曲解之。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佛陀有無素食?出家人可以挑剔別人供養的食物嗎?
說︰佛陀自己也沒吃素呀~ 出家人托缽不能挑選別人給的食物。
答︰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有經為證︰
《大般涅槃經》卷4:「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即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CBETA, T12, no. 374, p. 386, c5-13)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CBETA, T19, no. 945, p. 132, a10-19)
《大乘入楞伽經》卷6〈8 斷食肉品〉:「大慧!世復有人心無慈愍,專行慘暴猶如羅剎,若見眾生其身充盛,便生肉想言此可食。大慧!世無有肉,非是自殺亦非他殺,心不疑殺而可食者,以是義故我許聲聞食如是肉。大慧!未來之世有愚癡人,於我法中而為出家,妄說毘尼壞亂正法,誹謗於我言聽食肉亦自曾食。大慧!我若聽許聲聞食肉,我則非是住慈心者,修觀行者,行頭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勸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於諸眾生生一子想斷一切肉?大慧!我於諸處說遮十種許三種者,是漸禁斷令其修學;今此經中自死他殺,凡是肉者一切悉斷。大慧!我不曾許弟子食肉,亦不現許亦不當許。大慧!凡是肉食,於出家人悉是不淨。
大慧!若有癡人,謗言如來聽許食肉亦自食者,當知是人惡業所纏,必當永墮不饒益處。大慧!我之所有諸聖弟子,尚不食於凡夫段食,況食血肉不淨之食。大慧!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尚惟法食,豈況如來。大慧!如來法身非雜食身。大慧!我已斷除一切煩惱,我已浣滌一切習氣,我已善擇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觀眾生猶如一子。云何而許聲聞弟子食於子肉?何況自食。作是說者無有是處。」(CBETA, T16, no. 672, p. 624, a16-b11)
答︰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有經為證︰
《大般涅槃經》卷4:「爾時迦葉復白佛言。世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他而活。若乞食時得雜肉食。云何得食應清淨法?
佛言。迦葉。當以水洗令與肉別然後乃食。若其食器為肉所污。但使無味聽用無罪。若見食中多有肉者則不應受。一切現肉悉不應食食者得罪。我今唱是斷肉之制。若廣說者即不可盡。涅槃時到。是故略說。」(CBETA, T12, no. 374, p. 386, c5-13)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阿難!我令比丘食五淨肉,此肉皆我神力化生本無命根,汝婆羅門地多蒸濕,加以沙石草菜不生,我以大悲神力所加,因大慈悲假名為肉,汝得其味,奈何如來滅度之後,食眾生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沈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已,云何是人得出三界?汝教世人,修三摩地次斷殺生,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CBETA, T19, no. 945, p. 132, a10-19)
《大乘入楞伽經》卷6〈8 斷食肉品〉:「大慧!世復有人心無慈愍,專行慘暴猶如羅剎,若見眾生其身充盛,便生肉想言此可食。大慧!世無有肉,非是自殺亦非他殺,心不疑殺而可食者,以是義故我許聲聞食如是肉。大慧!未來之世有愚癡人,於我法中而為出家,妄說毘尼壞亂正法,誹謗於我言聽食肉亦自曾食。大慧!我若聽許聲聞食肉,我則非是住慈心者,修觀行者,行頭陀者,趣大乘者,云何而勸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於諸眾生生一子想斷一切肉?大慧!我於諸處說遮十種許三種者,是漸禁斷令其修學;今此經中自死他殺,凡是肉者一切悉斷。大慧!我不曾許弟子食肉,亦不現許亦不當許。大慧!凡是肉食,於出家人悉是不淨。
大慧!若有癡人,謗言如來聽許食肉亦自食者,當知是人惡業所纏,必當永墮不饒益處。大慧!我之所有諸聖弟子,尚不食於凡夫段食,況食血肉不淨之食。大慧!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尚惟法食,豈況如來。大慧!如來法身非雜食身。大慧!我已斷除一切煩惱,我已浣滌一切習氣,我已善擇諸心智慧,大悲平等普觀眾生猶如一子。云何而許聲聞弟子食於子肉?何況自食。作是說者無有是處。」(CBETA, T16, no. 672, p. 624, a16-b11)
訂閱:
文章 (Atom)